宿迁网讯(记者 丁国灿)绿水青山正成为宿迁高质量发展的“金色引擎”。近年来,宿迁紧扣“双碳”目标,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以“生态绿岛”破解治污难题,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新路径。
4月15日,在宿城区的江苏宏鑫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件件容量分别为1.5安时(Ah)、3.2安时(Ah)的单体圆柱钠离子电池成功下线。相较于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这种新型电池能量密度更高、低温性能更优,且原材料取自储量丰富的钠资源,生产过程杜绝重金属污染,破解了废旧电池回收难题。“钠离子电池在储能、低速车等领域潜力巨大。”该公司总经理江和松介绍。
当前,新能源产业成为发展低碳环保型经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江苏宏鑫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持续攻关钠离子电池、半固态电池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储能、电网调峰等领域,订单排期已至今年年底。
以“绿”引领,向“质”而行。宿迁在转型发展的浪潮中,敏锐捕捉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立足全市实际,深入开展能源低碳转型行动、产业绿色升级行动等九大专项行动,全力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明画卷增添亮色。
在沭阳县贤官镇绿色家居产业园,一座专注于环保胶黏剂研发的“绿岛”即将投入运行。40台智能化反应釜日夜运转,年产能可达80万吨,可满足全市木制品加工、家具制造等企业需求。
“通过自动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我们实现了从研发到应用的全链条闭环。”沭阳县贤官镇绿色家居产业园项目负责人于会说,“绿岛”模式整合园区资源,降低小微企业治污成本30%以上,同时推动行业环保标准整体提升。目前,宿迁正加速推进电镀、印染、板材等十大“绿岛”建设,为产业集群绿色转型提供支撑。
从“单打独斗”到“绿岛共享”,从传统制造到新能源赛道,宿迁的绿色实践正释放出显著经济效益。宿迁生态质量指数(EQI)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二,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93.4%、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宿迁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的实践表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从来不是单选题,绿色正成为这片土地上触手可及的生产力。
“今年,宿迁将高标准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推动省级以上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保障泗阳印染、洋河酿造等‘绿岛’建成运行。”宿迁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宿迁将通过建立减污降碳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碳足迹核算、推进近零碳园区建设,全力提升绿色发展竞争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