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
名称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000000001/2022-00119 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报告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2-02-28
文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时效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履职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强富美高”新宿迁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各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致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坚持以千百亿级产业培育为抓手,持之以恒扩总量、提质量、优结构,“6+3+X”制造业产业体系加速壮大,现代农业群链稳步提升,现代服务业体系不断完善,高质量成为宿迁发展的鲜明导向。地区生产总值再上一个千亿台阶,从2375亿元增至3719亿元,年均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67.8亿元,年均增长2.4%,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4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234.8亿元,经济质量进一步提升。三次产业发展更加协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致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80%以上的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连续三年以“1号文件”实施百项民生实事。着力拓宽富民增收渠道,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一万元以上、达29122元,年均增长9%;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62.3万低收入人口、18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3个省级重点帮扶县提前一年脱贫摘帽;拉长补齐公共事业短板,257万农村居民喝上更加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建成101所学校、增加13.5万个学位,四级公立医疗体系初步建立;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健全社会保障网络、城乡低保等各类保障标准实现“五连提”,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致力深化高水平创新,改革开放结出新硕果。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激活加快发展的“一池春水”。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大力实施“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殡葬、国资国企等领域改革,宿迁改革品牌进一步彰显。坚持向开放要动力,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深化南北共建,1724个亿元以上、18个百亿级项目相继落户,徐宿淮盐铁路引领全市迈入高铁时代,运河宿迁港通江达海,城市快速路网全面建设,宿迁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致力打造高颜值城乡,人居环境实现新改善。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构建“1129+N”城镇体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5.7个百分点、达63.24%。中心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国字号”荣誉,项王故里、中国酒都、水韵名城“三张名片”进一步擦亮。城乡建设和公共空间治理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成效明显,农房改善苏北领先,48.4万市民、17.8万户农民住上高品质新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PM_2.5浓度五年改善30.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18.6个百分点,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生态文明建设满意率四年全省第一。

——致力实现高效能治理,文明祥和成为新特质。坚持法治、德治、自治、智治融合并进,法治建设满意度、社会稳定指数、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历史罕见汛情挑战,大力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五年“双下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宿迁文明20条》《人情新风“宿9条”》《文明宿迁“诚10条”》全面推广,以总分第一名创成、第二名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过去的五年,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自觉践行、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十项规定”、市委具体办法,保持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五年来,全市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科协、红十字、慈善、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审计、统计、体育、气象、档案、供销、邮政、史志、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机关事务等工作实现新进展,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后备力量建设和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迈出新步伐。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全市上下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砥砺前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和现代化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一)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我们坚持科学调度、精准施策,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超前研判、同向发力,有效顶住了经济下行、疫情影响等多重压力,经济发展保持快于全省、好于预期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稳健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一年净增448.6亿元,工业投资等12项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用电量等9项指标两年平均增速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发展速度快于全省。列统16项指标增速全部超过全省平均,规上工业增加值等10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4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一;从两年平均看,地区生产总值等12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三,进出口总额等9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一。经济效益好于预期。政府、企业、居民“三个口袋”收入持续向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1%,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达8.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均位居全省前两位。CPI保持温和上涨,就业、物价等民生指标稳定向好。

(二)面对探索新路的历史使命,我们坚持锐意改革、系统谋划,“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多点突破。始终以系统化思维谋划制度建设,以集成化理念推进改革事项,全力推动“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四梁八柱”全面构筑。成功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意见,形成了“一个目标体系、七项系统集成、九大改革举措”的工作架构。“两张清单”精细编制。制定政策落实、任务落实“两张清单”,明确了131项政策任务、243项工作任务,集成改革方向路径更加清晰。改革事项高效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有效提升,社会事业改革稳步实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推进,殡葬改革目标基本实现。新增国家级改革试点22项、省级试点55项,22项改革被省级以上推广。

(三)面对爬坡过坎的发展重任,我们坚持集群发展、转型发展,产业质态明显提升。始终把做大做强产业摆在“头版头条”,全力以赴壮大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产业发展量质齐升。工业经济增速领跑全省。启动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做大工业经济总量,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31.9%、16.7%,增速均居全省前两位。聚力壮大主导产业和20条重点产业链,主导产业、重点产业链产值分别增长34%、32%。深入实施“5321”工程,新增开票销售超10亿元企业14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A股和港股上市企业3家。现代农业增量提效。深化“三群四链”建设,综合产值突破750亿元。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第一名成绩通过验收。开展品牌强农行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超过65%,“宿有千香”品牌营销额实现翻番。现代服务业持续回暖。实施消费提振“135”计划,打好促进消费“组合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1%,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6.9%。旅游业稳定复苏,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均增长40%以上。

(四)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坚持项目为王、创新为上,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统筹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聚焦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突出创新引领、构筑赶超优势。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实施招商引资“个十百千”工程,全力打响“一节一会”招商品牌,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31个,其中10亿元以上154个、百亿级8个。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外资外贸快速发展,实际使用外资8.5亿美元、增长53.4%,增速全省第一。项目建设稳步实施。“三大类”项目完成投资2405亿元,全年新开工、新竣工项目分别达368个、317个。工业类投资高位增长,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0.7%、22.9%、19.2%。运河宿迁港铁路专用线、盐洛高速开工建设,宿连高速一期、宿连航道一期等内畅外联项目加快推进,宿迁第四座500千伏变电站顺利投用,水利、网络等配套不断完善。创新活力充分迸发。正式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开展“小升高”培育行动,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5.7%、增幅全省第一。实施“五联五强”行动,新增各类人才10万人。推进高水平科创平台建设,“产业大脑”子平台完成20条产业链全覆盖,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实现零的突破,引进3个产业技术研究院。

(五)面对城乡融合的时代趋势,我们坚持内外兼修、协调并进,美丽宿迁展现新姿。注重融合融通、联动发展,全力推动城乡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中心城市更有品质。接续推进城市更新、公共空间治理,酒都公园、酒都广场等建成开放,成功入选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蝉联国家卫生城市。统筹实施民生幸福提质、城市道路通畅工程,改造老旧小区12个、棚户区217.9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745个,25条城市道路建成通车。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实现实体化运行。县城建设更具内涵。沭阳县成为苏北唯一纳入Ⅱ型大城市培育的县级城市,泗阳县获评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典范城市,泗洪县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美丽乡村更富魅力。启动小城市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六大类249个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统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盘活集体土地3.8万亩,新增美丽宜居村庄167个、总计448个。新改建农村公路16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生命安防工程1183公里,建成农村生态河道589公里。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PM_2.5浓度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二,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Ⅲ水体比例达90%。新造成片林1.9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9.84%、位居全省第三。

(六)面对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我们坚持人民至上、发展为民,群众福祉稳步增进。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增收基础愈发稳固。坚持把就业增收作为最大民生,实施鼓励返乡创业就业“十条新政”,城镇新增就业5.62万人,实现返乡就业创业6.68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行动,累计培训10.67万人次,群众就业技能和质量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加快推进学位供给提质增量工程,8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6万个,新增各类教师4519人。“双减”政策稳步落实。高考再创佳绩,本科达线率提升10.8个百分点。健全公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全省第三。养老托育体系不断完善,创成省示范托育机构1家,6个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底线民生有效兜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和医保惠民行动,稳步提高困难群体保障标准,统筹做好社会救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工作。有序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低收入人口和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巩固率保持100%。

(七)面对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我们坚持底线思维、标本兼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防疫底线守紧守牢。科学应对多轮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到了“有输入、无扩散”。全力提升核酸检测、集中隔离、医疗救治、物资调配等能力,疫情防控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高标准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通过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验收,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1.21%、22.22%,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未发生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社会治理提质增效。全市政府性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实现“双降”,经营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非法集资案件数保持全省最低水平。深入推进平安宿迁、法治宿迁建设,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

各位代表,2021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为本届政府履职划上了圆满句号。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首过去五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新冠疫情突如其来,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前所未有,遇到的困难和考验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宿迁经济社会依然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实属不易、难能可贵,其中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坚持。必须用新思想领航定向,步调一致向前进。从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解放思想,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政府工作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必须紧紧扭住核心任务,接续攻坚不偏移。牢牢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坚定不移把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作为核心任务,持之以恒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必须始终坚持项目为王,驰而不息抓落实。坚定地把项目作为稳运行、保发展的“压舱石”,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以一个个重大项目提升产业能级、改善城乡面貌、增进百姓福祉。必须自我加压高点定位,激发斗志聚合力。坚持把高目标作为凝心聚力的旗帜,敢于同强的争、勇于同快的赛,以只争朝夕、争分夺秒的速度,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干劲,掀起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新热潮。必须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敢于斗争勇担当。坚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主动磨炼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铁肩膀”,自觉锤炼守正创新、善作善成的“宽肩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埋头苦干、接续奋进。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本色,磨砺始得玉成。五年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奋斗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全体劳动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和省驻宿单位以及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参与宿迁建设的海内外客商、广大援宿干部,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宿迁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四化”同步的基础相对薄弱,协调性、融合度还需提高;产业层次不高,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卫生、教育等领域欠账较多,民生保障能力还需增强;部分领域安全风险不容忽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任务依然艰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是宿迁全面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新一届政府将面临新使命、新形势、新任务。今后五年,我们肩负着“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必须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现代化建设新路。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进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更深层次激活发展潜能,更大力度释放改革活力,奋力在推进“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中,走出一条符合宿迁实际的现代化建设之路。今后五年,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交汇叠加,必须积极应对、乘势而上,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抓牢抓紧重大战略多重交汇的历史机遇,立足经济持续恢复、长期向稳向好的基本面,主动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宏观经济下行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努力交出一份让全市人民满意的答卷。今后五年,我们的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发展方向更加清晰,必须锚定目标、勇毅前行,奋力实现跨越赶超。沿着既定的航向标、路线图奋起直追,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始终保持“走在苏北前列、快于全省平均、领先区域发展、赶超全国梯队”的发展态势,把现代化建设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模样。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四化”同步,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宿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建设经济繁荣、产业兴旺的实力宿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再上一个千亿、百亿台阶。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工业主导产业产值翻番,千百亿级产业建设全面突破。

——建设富裕富足、普惠普及的幸福宿迁。共同富裕机制逐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发展的共享性、协调性、包容性显著提高。更高水平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

——建设优美整洁、舒适便捷的宜居宿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1129+N”城镇空间格局初见成效,城镇化率超过70%。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质态品位全面提升,功能内涵不断丰富,让城市干净有序、更加可爱;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三生”空间全面优化,整体面貌持续改善,让乡村田园诗意、更加美好。

——建设河清湖秀、天蓝地绿的美丽宿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和生活体系更加完善,生态保护和修复、环境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全面节约战略扎实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江苏生态大公园”特色更加鲜明。

——建设崇德明礼、诚实守信的文明宿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铸魂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群众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力争建成苏北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群”,创成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建设共建共享、向上向善的和谐宿迁。平安宿迁、法治宿迁建设向纵深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显著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好人之城、志愿之城、慈善之城加快建设,全社会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三、全力做好2022年政府重点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发展同步,节能减排、大气与水环境质量、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完成国家、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全力争取更好的成果。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纵深推进集成改革,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系统联动、协调融合,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为“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赋能增力。

深化产业融合改革。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通。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创新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等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特色消费、体验服务等新增长点,促进农业生产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化。

深化城乡协同改革。创新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协调并进,年内城镇化率达64%。推动农业设施权证化改革拓面,稳步推进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机制,扩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试点成果,更好激发土地要素活力。扎实推进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探索数字赋能改革。统筹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生态体系建设,以数字化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反向定制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苏北数字经济高地,年内“大数据+”产业实现产值160亿元。

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促进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发展,优化公办民办义务教育结构,健全职业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按病种分值付费国家试点改革,加快建设跨市域的医联体和重点专科联盟。年内市县级公立医院、学校与苏州对口协作实现全覆盖。

(二)加速培育千亿产业,奋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聚焦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全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升级,推动制造业向高端迈进。

加快突破重点产业。围绕“6+3+X”制造业产业体系,集成资源建设20条重点产业链,年内规上工业总产值迈上4000亿元台阶,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3700亿元。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机电装备、绿色食品、高端纺织等六大主导产业,加快打造中国酒都、新兴纺都、光伏之都,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晶硅光伏、纺织服装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做大先导产业。积极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推动延链补链、集聚集群,三大先导产业产值增长20%。做优新兴产业。紧盯产业发展前沿趋势,加强引导支持,努力形成更多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开展“智改数转”行动。启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完成700家规上工业企业改造转型。鼓励龙头企业开展集成应用创新,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积极创建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争创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推动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年内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200家。加快智能制造装备更新,积极推广成套智能化生产线,统筹推进“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年内创建省级智能工厂和示范智能车间4个。

全力打造“企业梯队”。坚持分类培育、梯次发展,接续实施“5321”工程,加快形成链主企业顶天立地、群链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推动链主企业做强。实施链主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创新引领力和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领航企业,年内新增销售超百亿企业1家、超50亿企业2家。全力抓好桐昆差别化纤维、恒力功能性纤维等11个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中材高性能纤维、阿特斯光伏电池2个项目开工,龙恒新能源四期等3个项目投产。促进群链企业提升。持续实施“千企升级”行动,年内新增销售超10亿元企业15家、超亿元企业100家,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50家。大力培育行业单项冠军,年内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

健全完善创新体系。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统揽,加快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引培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年内新竣工科技型企业2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4%。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年内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0%以上。加快构建创新联合体,力争实现20条重点产业链全覆盖,联合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个以上。接续开展“五联五强”行动,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150个以上。

(三)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放大招商成效。坚定不移招大引强,加快建立联动式产业对接落地机制,提高招商质量。提升项目签约率。精心办好“一节一会”等招商活动,力争每天签约1个亿元以上项目,全年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140个、50亿元以上项目20个。提升项目优质率。严格落实重大项目高质量引建工作规程和土地提质增效意见,建立健全项目招引评审机制,全力攻坚龙头型、平台型、基地型项目,持续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项目落地率。全面打通项目落地转化通道,力争每天开工1个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项目当年落地转化率超过50%。提升投资完成率。落细落实项目建设计划安排,切实将招商成效反映到工程的“实物量”上,力争每天竣工1个亿元以上项目、新竣工项目完成投资1200亿元。

强化开放支撑。坚持将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作为联络“长三角”的关键,全力推进宿迁东站综合客运枢纽等前期工作,推动合宿铁路、潍宿铁路尽快开工,力争早日建成“十字型”高铁网络。加快泗蚌高速前期工作,推进盐洛高速建设,力争宿连高速二期、宿连航道二期早日开工,打通东西双向通道。超前做好宁宿铁路、宿迁运输机场等规划研究,努力实现与长三角核心地区深度融合。加快保税物流中心创建,尽快将运河宿迁港建成公铁水联运枢纽。坚持把园区作为开放的“主阵地”,推动国家级园区争先进位,省级开发区创建特色创新示范园区,发展酿造产业园,加快市级高新区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牢牢稳住外贸基本盘,深入挖掘外资潜力,年内实际使用外资突破9亿美元。

深化南北合作。把握省支持苏宿新一轮战略合作的重大机遇,加快落实拓园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等改革事项,推进苏宿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促进共建园区“1+5”联动发展、争创国家级经开区,支持县区共建园区争创省级特色园区。完善合作共建机制,推进苏州宿迁区域间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合作领域向教育医疗等拓展,开展省级区域医疗、智慧教育示范区等创建,进一步放大合作共建成效。

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城市,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发展预期。打造可感优质的政策环境。严格落实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年内为制造业企业减税降费48亿元以上。主动顺应市场需求,研究制定更多切合实际、解决问题的政策举措。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年内新增上市企业不少于3家。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不见面审批、“一件事”、“互联网+(政务)协同”等改革,建立健全高效率审批体系,确保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走在全省前列,进一步擦亮“宿迁速办”品牌。打造亲商富商的发展环境。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畅通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把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作为改进政府服务的重点要点,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四)始终坚持精致精细,高标准高品质建设可爱城市。聚焦干净有序、让城市更可爱,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实施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和建设管理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突出干净有序,提高城市颜值。坚持“点线面”结合、“区街园”联动,系统实施环境卫生提标、垃圾分类处理、区域清洁美颜等行动,让城市面貌更加亮丽。大力推进道路畅通优化、停车秩序规范治理,全力开展农贸市场、流动摊点专项整治,持续推动违法建筑动态清零,让城市空间更加清朗。加快建设公园绿地,推进绿地开放共享,着力打造缤纷城市、无界公园城市。

丰富文化内涵,彰显城市特色。深挖历史底蕴,全力打造城市特色标识和符号。聚焦增强“文韵”。坚持以文润城、以文化人,把西楚文化、运河文化等元素充分融入城市建设,年内皂河龙运城、新盛街区建成运营,让城市更具文化气息。着眼彰显“水韵”。坚持城水相融、人水相亲,启动骆马湖宿迁大控制三角区生态建设,加快运河外湾公园、黄河故道文化公园等建设,全域打造海绵城市,不断增强城市水的灵动。突出展现“酒韵”。坚持酒城交融、互促相长,接续实施中国酒都建设工程,加快建设酒都夜景标识,不断提升酒都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集聚人气商气,增强城市活力。坚持“消费”与“业态”双向发力,全面提升城市的烟火气。提振城市消费。开展消费促进活动,积极培育康体保健、家政服务等消费热点,激活假日消费、文旅休闲消费、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大力发展商圈经济、街区经济、夜间经济,为城市注入更多活力因子。丰富旅游业态。创新旅游产品供给,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办好中国酒都(宿迁)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推动骆马湖旅游度假区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壮大电子商务。培育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全力建设电商名城,年内京东智慧城建成运营,电子商务交易额超2200亿元。稳定房地产市场。着眼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坚持将便民利民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持续推动功能配套设施完善升级。建设“更便捷”的城市。加快北京路、迎宾大道二期、张家港大道等快速路改造,年内洋河大道快速路全线通车,构建快进快出、通达顺畅的城市快速路体系。建成京杭大道东延等19条道路,进一步畅通城市内循环。全面启动南部城市副中心建设。科学布局各类生活设施和配套服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000个,全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更舒适”的城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以及其他各类老旧建筑更新改造,加快建设美丽宜居街区,年内中心城市改造老旧小区6个、棚户区146万平方米,完成20个易涝片区和积水点改造,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居住环境的持续改善。建设“更智慧”的城市。加快“综合监管、民生服务、公共支撑”三大类项目建设,推动宿迁城市门户APP上线运营,努力实现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事项“掌上办”,让智慧城市更加可感、智慧生活更有质感。

县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阵地。我们将支持各县走好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沭阳县紧扣“区域副中心城市”目标定位,进一步塑造开放包容、人文厚重的城市气质,彰显花木之乡、花园城市特质,强化与中心城市对接,实现区域一体联动发展。泗阳县围绕建设“千里运河最美县”,统筹推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十个城市”创建,全力打造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泗洪县聚焦建设“最富活力改革试验区”,进一步擦亮“湿地之都、水韵泗洪”品牌,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特色路径,加快打造淮河流域生态旅游宜居之城。

(五)聚力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坚持“三农”优先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坚持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发展农业,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各领域应用,积极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实施群链建设提速行动。系统推动生产强链、加工补链、营销延链,力争农业主导产业群链综合产值突破840亿元。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确保粮食、猪肉、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实施农业园区提档扩面行动。加快构建国家、省、市级园区梯次发展格局,积极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市级农业园区5个。实施龙头企业招引培育行动。支持引导企业扩能增效、拓展市场,新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实施“宿有千香”品牌强农行动。年内新增“两品一标”5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超72%,“宿有千香”品牌销售额突破8亿元。

提高城镇发展水平。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全力推动乡镇特色发展,扎实做好新型城镇化后半篇文章。始终把九个小城市作为连接城乡、承上启下的区域枢纽,统筹推进改善居住、人居环境等六大类180项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引导项目向乡镇工业园区集聚,加快构建分层拉动、梯度带动的城乡新格局,年内小城市工业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20%。

优化农村生活环境。全面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2.0版”,打造令人向往的美丽田园乡村。接续开展新一轮农房改善,新搬迁改善农户2.36万户,让更多群众早日实现幸福“安居梦”。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更高标准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确保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保持100%,建成美丽宜居村庄130个。

补齐乡村设施短板。坚持“城乡一体、均衡发展”,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农田水利现代化改造,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吨粮田”,年内新增高标准农田45万亩。统筹推进路网、水网、气网、能源互联网、通信网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40公里、桥梁20座。

(六)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绿色低碳。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有序落实“双碳”目标,推进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发展,促进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年内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引导生活方式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转变,促进高品质绿色建筑发展,从源头拧紧碳排放控制阀门,共建共享生态绿色家园。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和“散乱污”企业,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系统推广节能降碳技术、清洁生产装备,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示范,年内新增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4个、省级绿色工厂9个。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着力提高产业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

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治理与修复并举,坚决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PM_2.5和臭氧浓度“双减双控”,确保PM_2.5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完成省定目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黑臭水体治理力度,确保国省考断面优Ⅲ水体比例达90%以上。深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落实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行为负面清单,加快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全域构建“绿道”系统和“蓝道”网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增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实施新一轮洪泽湖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洪泽湖退圩还湖,全力建设幸福河湖。

深化生态机制改革。启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率先探索市域内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一步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七)致力促进共同富裕,不断提升民生幸福质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努力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稳定“一收一保”,着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坚持以就业提高平均线、以兜底筑牢保障线,切实让群众“口袋”更鼓、让保障“网络”更密。拓宽富民“增收路”。大力实施“乐业宿迁”就业富民和“创赢宿迁”创业富民行动,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次。织密社会“保障网”。持续开展全民参保计划和医保惠民行动,分层分类落实兜底保障、优抚安置等政策,常态化做好低收入人口的认定、监测、帮扶,加强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改善,夯实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

优化“一医一教”,着力满足群众更好需求。坚持均等、优质的发展方向,不断强化人才招引培育,持续提升医卫和教育服务质量。推动医疗服务提档升级。实施医疗服务能力高质量发展行动,支持各级各类综合及专科医院升级晋等,推进县区公立医疗机构建设,加快市中医院改扩建,推进市三级妇幼保健院规划建设,年内完成市传染病医院改扩建,建成省定基本标准村卫生室300个。推动教育资源增量提质。制定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内新改扩建中小学18所。加快普通高中基础设施三年建设计划实施进度,年内市第一高级中学建成投用,推进宿迁中学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高水平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推动中职学校提升办学层次,启动宿迁学院新校区建设,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升专取得实质性进展。

保障“一老一小”,着力解决群众牵挂问题。聚焦老有善养,统筹发展老龄事业和“银发产业”,扎实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集中供养机构建设,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融合衔接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聚焦幼有优育,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生育托育政策,健全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切实减轻生育养育负担。

注重以文化人,着力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全国文明诚信高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系统推进志愿之城、好人之城、慈善之城建设。接续实施乡风文明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扎实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不断增加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今年,我们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安排了年度投资超200亿元的“六补六提”100项民生实事项目,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提升民生质量,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着力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和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

全力以赴守护健康安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疏漏”,一以贯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切实筑牢防疫屏障。持续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风险预判、应急处置、专业防控等能力。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持之以恒抓好生产安全。深化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精准执法年活动,实施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集中治理,深入推进全域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加强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确保不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不发生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一着不让保障经济安全。严控政府性债务,加强国有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管控,确保完成省定债务率下降和债务化解任务。严防金融风险,聚焦企业互保、房地产等重点领域,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坚定不移维护社会安全。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江苏示范市,统筹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动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大力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九)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行动彰显忠诚、用发展彰显担当、用成效彰显作为,不断提升政府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坚定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胸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严格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创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自觉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促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接受纪检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进一步强化审计、统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

强化作风建设。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更好地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权为民所用,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入践行“三严三实”,面对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退缩、处理矛盾不推诿,努力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宿迁的发展指数。

永葆清廉本色。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决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市委各项规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有限的资源和财力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克难奋进,全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宿迁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