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宿迁市召开“政在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第6期)

发布日期: 2025-03-26 来源:访问量:【字体:


 《宿迁市创新型企业全过程培育实施方案(2025-2027年)》发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构建我市创新型企业全过程培育体系,推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宿迁市工信局在充分借鉴其他地市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牵头起草了《宿迁市创新型企业全过程培育实施方案(2025-2027年)》。

方案共分个部分

第一部分:工作目标以推动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从创新型企业个性化需求出发,构建覆盖企业成长全过程的多元化、全方位培育体系建立市县(区)、部门、企业、科创载体、科技人才联动的全链条贯通培育机制,汇集各类资源全方位赋能创新型企业,推动技术、资本、市场等要素高效流动,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十五五末,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若干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产业集群,打响创新宿迁品牌。每年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00户、高新技术企业100户、高成长性科技企业10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含单项冠军企业)4户、境内外上市企业1户。

第二部分:工作举措包含3个方面、15条具体举措。

(一)强化全链条培育,推进创新型企业量质齐升

1. 加大人才科技项目招引力度。每年招引人才科技项目500个,其中高层次人才领办创办项目不少于100个。在招商实绩、重大项目及四新项目认定中对科创项目及氢能、储能、机器人、碳纤维等新兴和未来产业领域项目给予区别性加分认定。

2. 加力培育优质中小企业。构建理念陪跑、社群陪跑、领教陪跑、课程陪跑、空间陪跑、数字陪跑六位一体的创业陪跑体系,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开业指导、融资服务、政策扶持、创业沙龙等专业化保姆式创业陪跑服务,力争每年100个科创项目升规入统。

3. 加快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建立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户,每年新增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瞪羚企业10户。

4. 促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梯度培育体系,将优质人才科技项目纳入市级培育库分级滚动培育,提供免费诊断服务每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户,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00户。

5. 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完善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服务机制,支持成熟期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上市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再融资等活动。力争每年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户。

(二)强化全方位扶持,提高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

6. 鼓励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创新型企业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聚焦产业链上关键和薄弱环节开展研发攻关。每年实施重大研发计划项目10项以上。

7. 支持企业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构建110”的科研生态,建立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等制度加快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促进成果对接转化。每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0 项,转化高科技成果300项。

8. 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全面落实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积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以及中国专利奖、省专利奖。

9. 支持企业质量标准建设。支持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支持创新型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研究制(修)订,为企业提供质量、检验检测、认证、计量、标准化等一站式综合服务,降低企业质量检测综合成本。

10. 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以场景化推进为抓手,带动中小企业愿改尽改。推进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分类分级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每年创建省先进级智能工厂10个以上。

(三)强化全要素支撑,打造创新型企业最优成长生态

11. 建立联动培育工作机制。建立全链条贯通培育机制科技、工信分别形成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定期互相推送强化政策集成,统筹各种资源,形成支持和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12. 加快科技资源和应用场景开放。为企业提供可行性研究、原型制造和市场分析等概念验证服务及开发、工程化、工艺化和中试熟化等技术验证服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为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提供公共数据资源支撑。

13. 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引培。加快建设人才协同发展改革示范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百博千硕集聚计划,每年引进博士100名、硕士2000名。全面落实人才新政16,推动政策落地落细。

14. 加强全过程金融扶持。通过设立三台山人才基金,完善市属国有企业基金尽职免责机制,完善市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分担作用,鼓励各地设立科创投资奖励专项,探索发行科技创新主题债券,引导社会资本赋能创新型企业。

15.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幅度,确保创新型企业项目免申直达率达到90%。搭建全市工业企业产品供需撮合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渠道,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对信用等级为且年度无违法行为的创新型企业,实行承诺制,不再开展相应执法检查。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从强化定期调度、动态评估及视情通报等方面推动实施方案落地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