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城市防洪规划(2023—2035年)》政策解读
市水利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加强城市防洪工作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减灾体系,今年11月份,市政府批复了《宿迁市城市防洪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如下:
一、规划背景和过程
宿迁是淮河流域重要防洪城市,位于淮、沂、沭、泗诸水系中下游,境内地势平坦,长期面临流域区域洪水威胁。原城市防洪规划已过近期水平年,近年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流域区域水情、工情持续变化,亟需系统研判城市防洪排涝新形势,构建与宿迁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相适应的防洪减灾体系,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宿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宿迁市水利局编制了《宿迁市城市防洪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中心城区内的防洪除涝建设和管理进行了系统部署和安排。《规划》编制过程中,征求了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等意见建议,通过省水利厅技术审查后,由市人民政府印发实施。
二、规划原则
安全为先、人水和谐;统筹协调、科学治水;远近结合、持续发展;建管并举、智慧赋能。
三、规划范围
与《宿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中心城区范围一致,即东至潍宿铁路、金樽路,南至淮徐高速,西至250连接线(宿城西路),北至迎宾大道,总面积约340.96平方千米。
四、规划目标
到2035年,城市防洪除涝薄弱环节基本消除,城市外围挡洪屏障进一步完善,城市内部骨干排涝河道进一步畅通;智慧化管理调度水平明显增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一步落实,与韧性城市要求更加匹配;基本建成与流域、区域治理格局相协调,与雨水管网等排水系统相衔接,与宿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功能完备、衔接协调、挡洪达标、排涝通畅”的现代化城市防洪治涝体系。
五、规划标准
以骆南中运河为界,将中心城区分为城东、城西防洪区,规划洪标准为100年一遇;以总六塘河、骆南中运河、黄河故道、船行干渠为界,将城市治涝区分为湖滨新区、运东、老城、河西、洋河及洋北六大片,治涝标准为20年一遇。
六、规划方案
立足流域区域治理格局,衔接城区雨水管网布局,坚持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以重点河湖治理为主导,巩固提升城市外围堤防挡洪能力,以各排水区分区治理为重点,畅通过流通道、提升强排能力;通过“外挡、内疏、扩排、增蓄”等措施,完善宿迁城市防洪除涝体系,全面提升城市洪涝灾害防御能力。
1.防洪工程规划。按照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实施骆马湖、新沂河提标工程,宿迁境内主要工程包括骆马湖一线、二线堤防复堤加固,护坡护岸工程、堤防防渗工程;新沂河整治,险工段处理,嶂山闸除险加固,以及相关防汛交通道路、沿线穿堤建筑物及桥梁等工程等。按照防洪50年一遇、除涝10年一遇标准,实施黄河故道城区段整治工程,主要包括中泓清淤、护砌岸线,以及沿线相关建筑物工程等。实施中运河城区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挡洪墙、堤防加固、堤防防渗处理、河坡防护,配套完善沿线建筑物等。
2.治涝工程规划。整治西民便河、总六塘河等城市骨干外排河道,治理宿沭河、泰山河、东沙河、清水河等116条等城区内部排涝河道,新(扩)建黑龙江河、刘桥等15座排涝泵站,新(扩)建85座涵闸,结合城市开发进程建设生态蓄滞工程。
3.非工程措施。完善防汛指挥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洪涝防御预案,增强应急抢险能力;加强智慧水利建设,提升“四预”能力。
4.管理规划。完善防洪除涝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和养护管理政策和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严格河道管理,加强水利设施用地、河湖水面和滨河空间管控。
【记者问答】
1.问:请问开展城市防洪规划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一是贯彻新时期治水新思路、落实国家和省市工作部署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2023年10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城市防洪排涝治理工作会议,对系统推进城市防洪排涝治理做出工作部署;按照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深入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结合市国土空间格局构建、市现代水网先导区建设等对防洪保安的要求,做好城市防洪规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完善城市防洪除涝体系、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宿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构建“一核两廊七组团”的组团式空间格局,打造高品质、高混合、高活力的核心城区;随着城区人口、财富、基础设施的进一步聚集,防洪保护区内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洪涝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风险程度将同步增长,对防洪保护区的防洪安全保障和抵御洪水风险能力的需求将逐步提高。完善城市防洪除涝体系,是支撑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保障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是提升城市防洪除涝韧性、适应防洪减灾新形势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短历时、强降雨和极端灾害性气候出现几率加大,增加城市防洪的压力。建成区内大量地面硬质化将导致产汇流速度加快,叠加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给宿迁市中心城区防洪除涝安全带来一定风险隐患。迫切需要结合新形势,对巩固提高城市防洪除涝能力,提升城市防洪除涝韧性。
2.问:请问下阶段城市防洪重点工作有哪些?
答:一是做好规划衔接协调。做好与流域防洪规划、省防洪规划等上位规划的衔接,加强与国土空间、市政管网、海绵城市等相关行业规划的协调,形成流域、区域、城市协同匹配,防洪排涝、应急管理、物资储备系统完善的城市防洪减灾体系。
二是统筹推进工程建设。以《规划》为指引,统筹推进各项规划建设任务,加快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做到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实施黄河故道、中运河城区段等骨干河道治理工程,筑牢城市外围挡洪屏障;实施城区内部排涝河道整治,开展排涝泵站建设与改造,提升排涝能力。
三是切实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完善城市防洪相关应急预案,完善防汛物资储备、安全管理制度及调用流程,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健全城区涝水与流域洪水“联排联调”的运行管理模式,提升调度管理水平。强化城市防洪设施的日常维护,汛前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