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由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苏“时代楷模”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周桂官先进事迹发布会在南京举行。生于1949年10月,与新中国同龄的周桂官,是如何用担当和大爱书写教育人生,教师节前夕,记者前往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寻找答案。
2010年1月,从如东县教育局退休的周桂官接受组织委派,来到沭阳县创办学校。13年来,他从零起步,把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办成了群众满意的好学校,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圆了13000多名学生的大学梦,以高品质办学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践行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教育报国的初心使命。
退休后,迎难而上从零开始
2010年以前,作为全省第一人口大县的沭阳,基础教育在低水平徘徊。为了改变现状,沭阳县主动寻求和如东县合作办学。组织上找到了刚刚退休的周桂官,希望他能够带队赴沭阳创办一所新学校。
“自己能有今天,都是组织培养的,现在组织信任我、需要我,我没有理由推脱!”想到这些,周桂官顾不上家人的担心,毅然奔赴沭阳,下定决心办一所让沭阳人民满意的优质高中。
2010年1月,周桂官来到沭阳,负责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筹备工作。现实情况远比想象中艰难:新学校除了有校名,其余皆无——无校舍、无师资、无生源。新校舍还是一片荒地,建设规划还在图纸上,6月底要准备招生,9月就要开学,一切都从零开始。
为了让学校早日建成投入使用,那段时间,周桂官奔波在施工建设现场,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返各个施工点,急得嘴上起泡,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十几天就跑坏一双鞋,几个月体重掉了十多斤。“2010年7月,我从老家赶来沭阳,当我看见他第一眼,就感觉他瘦了好多!吃饭的时候,匆匆忙忙、狼吞虎咽,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周桂官的夫人樊志瑾回忆说。
为组织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周桂官数十次返回如东县,在组织的帮助支持下,首批18名优秀教师奔赴沭阳。校舍建了,老师来了,学生在哪里?面对计划招生1000人仅有600多人报到的窘境,周桂官没有灰心,顾不得多想,立刻组织各分管校长、老师,分赴学校、乡镇街道、学生家中去做思想工作,最终,学校迎来了首批879名学生。
学校投入使用后,周桂官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学管理。他把“担当”作为校训,喊出“吃苦向校长看齐”的口号,提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肯钻研、特别善协作、特别讲奉献、特别勇担当”的学校精神。从邀请如东县老师到培训新教师,从起草规章制度到安排教学,从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到接待家长来访……办学历程艰辛又难忘。
“越是艰难,越要向前!我们是一所新创办的学校,老百姓不放心把孩子送来当'试验品’,这很正常。但我们要用诚心赢得信任。家长给我们一个信任,我们就要还他们一个惊喜。”周桂官说。
2013年高考,第一届毕业生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一炮打响”,教师们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周桂官欣慰地笑了,但他知道这只是良好的开端。他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始终瞄准更高的目标继续奔跑。”
在周桂官的带领下,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从2010年的879名学生、16个班、80名教师,发展到如今5000余名学生、90个班、450名教师;学校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成为“江苏省担当课程教育基地”,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30多所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等数十项省级、市级荣誉称号。
学校的“成绩单”不断刷新,社会美誉度不断彰显,周桂官把如东优质教育资源“嫁接”到花乡沭阳,用实际行动践行铮铮誓言。
躬身实践,用创新践行使命
在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校史馆内,一本本泛着岁月痕迹、写满字的听课记录簿吸引人的目光。“注重归纳学科思维、学习方法,增强高效意识……”周桂官在听课记录簿上一一写下所思所想。在每一页纸上,他还用“正”字统计法记录教师提问次数。这是周桂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生动缩影。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新时代新征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周桂官自始至终、一以贯之的行动指南。他不断创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周桂官不是在听课,就是在巡课的路上,为学校实现全面发展用心用情。他倡导“走动式”教学管理,即现场发现问题、现场反思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在巡课时,如果发现有学生犯困、心不在焉,他会让教师反思这节课设计是否有问题,或是学校就寝管理是否有问题。一年四季,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风霜雨雪,这种“走动式”教学管理他从不“缺席”。3个年级90间教室、5栋教学楼1300多个台阶,他每天要走好几趟。夏天走一趟,他常常是满脸汗珠、衣衫湿透,一天下来至少要换3件背心。
周桂官深知,质量立校,关键在课堂;课堂高效,关键在上好每一节课。他坚持开放所有课堂,通过听课、评课、改课机制,让教师在听课中学会上课,在评课中学会反思,在改课中学会成长。他要求中层以上干部和任课教师,每人每周至少要听3节课;要求新教师先听课后上课,不听课不上课;每周安排一名教师上研究课、示范课。听课、评课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贵在真听、真评,及时发现问题。他把听课、评课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做到有听必评、有评必思、评后必改,让教师在反思和改进中提升专业素养,形成专业自觉。
在持续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周桂官不断总结经验,推动3次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成效。他从“限时讲课”入手,提出了课改1.0版——“301515”课堂教学模式,严格规定课堂讲授时间不超过30分钟,学生训练时间不少于15分钟,提问不少于15人,杜绝“满堂灌”。2013年,他提出了课改2.0版——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让课堂成为思维“奔跑”的地方。2017年,他深刻学习领会国家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提出了“校本化”实施方案,即课改3.0版——创设情境、牵引问题、夯实基础、凸显能力、涵育素养、导向价值,用24字新教学指导思想,打造有根、有思、有智、有力、有品、有光的课堂。
一以贯之的“听、评、改”制度,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最好的途径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抓住课堂教学“牛鼻子”,才能抓住教学质量根本,这是周桂官的治校智慧。
以校为家,用仁爱守望成长
在学校校史馆,一幅画——《雨夜亮起的车灯》给人带来无限温暖。
“记得2010年9月初的一个夜晚,大雨倾盆,校园里好多地方都是水,加之当时照明系统还不完善,下晚自习的学生几乎看不清回宿舍的路。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周校长开来一辆车,打开远光灯,驱散了雨夜里的黑暗。”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教师陈紫霄回忆道,随后,几名教师也将车开过来。如今,每当大家想起那个夜晚,虽然大雨倾盆,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暖暖的——那车灯照亮了大家前行的路。
多年来,周桂官不仅关心教师成长,还像农夫守望麦田一样守望着学生,做到了“学生在,教师在,校长一定在!”
“这些年,我获得很多荣誉称号,也拿到很多奖状,唯独这张奖状让我最感动!”周桂官感慨道。在该校2015年教师节召开的大会上,校学生会主席尹尚文代表全校3986名学生,将一张精心手绘、72名班长共同签名的“最帅校长”奖状,郑重地“颁”给周桂官。
虽已年过七旬,周桂官仍记得大多数教师的手机短号。每年老师们过生日,他会亲手写生日贺卡。截至目前,他已经写了4585张生日贺卡。这些贺卡,凝聚着他对每一名教师的满腔关爱与热切希望。
对每一名学生负责,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周桂官为特殊学生群体建立助学档案,研究并制定“一对一”帮扶措施。2023年高考,患有先天性脑瘫的高三学生孙月考出了559分的好成绩,被南通大学录取。3年里,周桂官始终关注孙月的学习生活,并协调一间在一楼的校舍,让孙月的母亲住进学校照料。“高中3年,每次周校长看到我,都会竖起大拇指,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夸我'你真棒!’”孙月说,这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她的人生之路。
“校长爷爷好!”在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这样一句暖心的话每天都能听见很多遍。13年来,周桂官先后对28名在校孤儿学生从学习、生活、心理上进行“包保”,春节前夕都会向这些学生发放贺岁红包,让孩子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如今,这些学生全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周校长常说'有困难找校长’,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承诺。他把这份承诺落实到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毕业于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现在中山大学读研究生的马志榕感慨地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匆匆一年又是秋。在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德馨楼里,周桂官依旧袭两袖清风、育一方桃李。走出德馨楼,抬头可见周桂官题写的“担当”二字。“担当”二字刻在“担当石”上,更刻在所有“沭如”人的心上。在“担当石”两侧,两棵高大的桂花树正酝酿着芳香。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志教书育人、造福更多百姓,周桂官的这种精神恰如高大的桂花树:默默付出、坚贞崇高。(记者 杨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