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行动绘就田园乡村新画卷
案件主体:宿迁市泗阳县新袁镇三岔村
案例简介:泗阳县新袁镇三岔村深入开展村庄“清理垃圾、清理河塘、清理农业废弃物、清理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行动,初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担责、人人尽责”良好格局,绘就田园乡村新画卷。
一、基本情况
新袁镇三岔村地处京杭大运河和古黄河夹滩地带,是个傍水而居的传统村落,村庄位于古黄河大堤之上,地理位置独特,村域面积7926亩,共有795户,3347人。
近年来,村党支部充分发动群众,结合本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际,聚焦党建引领、结构调整、村貌改善,因村制宜,分类施策,融合政治、法治、德治、智治综合治理,破解管理瓶颈,深入开展村庄清理积存垃圾、清理河塘、清理农业废弃物、清理废弃残垣断壁“四清”行动。三岔村从省定经济薄弱村蜕变成为“国家级森林乡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卫生村”“宿迁市十佳美丽宜居村庄”“泗阳县康居示范村”。
二、工作措施和成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也是推进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三岔村富集民智,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致力内修“气质”外增,对村“颜值”。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村两委统一部署,细致研究,分片包干,详细制定行动方案,利用大屏幕、标语、横幅、会议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持续营造浓厚氛围,提高广大群众参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先后召开宣传会议62次,制作横幅50幅、印刷宣传标语60条、印发倡议书2200余份,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实施。
(二)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几年来,三岔村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面投入资金150万元,主要用于维修村内道路3公里,栽植绿化苗木500株等。共发动人力2100人次,车辆86次,清理垃圾50余吨,整治街道乱摆乱放50余户次,清理乱贴乱划46处,修复塌陷损毁路面16处,平整路面2000余平方米,清理水渠1500米,购置垃圾桶40个,不断增加环卫基础设施投入。经过整治,“脏、乱、差”的现象得到全面治理,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大为改观和提升。
(三)统筹结合、协调推进。一是推进道路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古黄河两侧堤顶4.5米宽道路,届时到高速出口和县城仅需15分钟。二是推进富民产业增收工程。抓住三岔“两河”之间的自然资源禀赋,邀请新袁籍乡贤、药材商和专业机构,对村内的土壤、气候、光照等进行科学论证,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牡丹、白芍、玄参等中草药。采取“高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销模式,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产业化路径,先后带动了周边带动280余名贫困劳动力,年均增加工资性收入6000元以上。三是常态开展“五美家庭”创评活动,及时推广涌现出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三、经验启示
(一)党员要率先垂范。加强党员干部在物品归置、家前屋后打扫、旱厕拆除等环节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动员村中党员干部参与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并组织群众按照带头模板打扫自家家前屋后。
(二)群众要参与肯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大力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生活品位,引导广大群众改变落后、陈旧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
资金要逐年投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投入一定的物力、财力。有投入才有收获。村级要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把有限资金投到刀刃上,逐年投入久久为功,才能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三)措施要切实可行。坚持把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完善各项整治规划,完善村规民约,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奖惩措施,执行落实好已经建立的卫生打扫、垃圾清运、全天保洁、门前三包等机制,决不能“一阵风”,让制度成为摆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