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泗阳县以“法治护航”为核心,聚焦群众的法律需求,深入贯彻“4.8”司法日“法治为民”活动精神,通过普惠性法治宣传与精准化法律服务,多方联动强供给、多措并举提质量,守护困难群体法治尊严,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一是拓展普法一张网,知晓率持续提升。组建普法工作队,充分发挥律师队伍在普法工作中的职业优势、专业优势和实践优势,围绕群众、企业提出的法律疑问、遇到的纠纷案例,释法析理、有效解决群企学法难题。开展“指端普法”行动,依托本土普法品牌“法小S说法”,制作并定期发布法律援助普法小视频,聚焦群众“注意力”“兴趣点”引流引导,让群众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法律知识。目前,该系列普法视频已发布4期,播放量接近1500余次,点赞量超过300个。携手名优律师、“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等,走进重点劳动密集型企业、工地、社区、乡村、学校等场所,面向“一老一幼”、残疾人、农民工、低收入家庭群体,以面对面咨询、法律宣讲等方式,加大民法典、援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帮助群众辨别司法黄牛,讲解法律援助范围及流程,切实提升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知晓度。
二是多方联动一条心,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构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联络点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3月份,该中心在全县各乡镇规范化新建援助工作站点11个,继续将法律援助案件“接收”窗口前移,织密便民服务覆盖网,由“等上门”变为“送上门”,方便群众及时、就近获取服务。爱园松张口村因地处交界,矛盾纠纷频发,联络点建立以来,已为群众提供咨询33人次,就地调解并签订协议4件。将全县调解组织融入法律援助工作网络,构建“援调对接”机制,实现“1+1>2”的协同效果,引导群众通过和解、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达到快速解决问题又维护双方和谐关系的目的。建立法律援助与法院、仲裁、司法鉴定等部门交流协调机制、办案互助机制,帮助困难受援群众获得相应费用的减免缓,推动部分特殊案件缩短调解程序、提早立案、加速办理,帮助困难群众节省维权成本。
三是质量监管一条线,满意度持续增强。健全案前培训、案中跟踪、案后评查的质量监管一条线工作机制。在司法部《法律援助文书格式》基础上,借鉴各地先进做法,结合办案实际,修订完善法律援助格式文书示范样本,通过开展承办人员集中培训,拓展业务指导,全面规范申请、审查、指派、承办、结案各环节40余项法律文书,通过规范的文书约束办案人员履职尽责,守护受援人权益。案件庭审旁听、受援人满意度回访工作常态化,考察承办人办案程序是否规范、庭审准备是否充分、辩护代理是否到位,以受援人反馈为导向,针对性强化辩护代理能力,让群众直观感受案件办理的严谨与专业。强化案卷归档审查,做到每卷必审,全流程评价并列明问题清单,形成情况通报并提出针对性整改建议,督促后续卷宗修改完善。一季度中心共登记补贴援助案件207件,帮助案件137件,全部案件已完成质量检查并完成整改。区分办案阶段、案件终止、外出差旅、受援人数、翻译费用等因素,通过案件质量检查与评估评选优秀典型,挂钩补贴标准,为承办人员提供必要的办案软硬件,多面激发办案律师积极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