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我市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三)

发布日期: 2021-06-21 来源:访问量:【字体:

各位媒体记者:

大家好!欢迎参加由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发布的第三场。

本场发布会邀请的嘉宾是: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钱辉同志,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娟同志,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骆敏同志,团市委副书记邓平安同志,我是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熊磊。

参加新闻发布会媒体有:中新社、新华网、新华日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宿迁日报、宿迁晚报、宿迁电视台、宿迁市人民广播电台、宿迁网、西楚网的记者。

本次发布会共两项内容,一是请各位嘉宾发布本单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创新做法、积极成效等相关情况,二是记者提问。

首先,请市体育局钱辉局长发布市体育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关情况。 

市体育局“我为群众办实事”相关情况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这一切都离不开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体育局依据《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实施办法》,围绕“科学健身 强体惠民”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运动处方师社区公益行”活动,并将其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定期对市民进行随机测试,分析研究监测数据,通过监测数据开具科学的“运动处方”,实施运动健身指导干预,积极引导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进一步推进“体卫融合”新模式,不断提高市民科学健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和改善市民身体健康水平。

(一)坚持体育初心,免费服务民生。新时代体育人以 “体育让生活更美好”为初心、以实现“体育让生活更美好”,为努力方向。年初,设置专项经费保障活动,对市民实行全免费政策。活动要求,从体成分、骨密度、握力、反应时、肺活量等27项身体指标和身体机能选择重点项目进行针对性测试,现场对受测者身体素质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出具健康分析报告,结合受测者日常饮食起居、工作特点,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运动、饮食指导。目前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体质监测健身指导站1个,省级体质监测健身指导站6个。体质监测抽样点50余个,依托相关站点,每年能为市民建立电子体质档案20000余份,科普宣传服务市民超过10万人次。

(二)坚持一线导向,做细社区服务。体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基层社区、老旧小区居民却未能及时享受到体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成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21年,市体育局明确提出“走进不低于5个基层社区,开展不低于15次基层社区活动,服务基层群众不低于3000人”。同时,“全年组织不低于15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15期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提高班,新培养不低于1000名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推动更多运动项目进社区、进基层,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技能送到基层一线,让全社会享受到体育事业发展的成果。截至目前,市体育局已开展10期活动,服务人群1000余人。比如,在项王三期、雅典城等小区开展的活动,为社区居民进行了体成分、骨密度等检测服务, 并针对每人出具了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营养处方,现场进行运动康复教学指导。

(三)坚持全面覆盖,夯实数据基础。现如今,生活节奏快,“亚健康”“慢性病”普遍存在且无法根治,虽然市民的健身意识已经加强,但是“缺乏专业健身知识、盲目锻炼”等问题普遍存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针对每个人工作环境、年龄结构、居住条件、身体素质开展了更为全面、专业的监测工作。

一是监测人群职业类别全覆盖。组织队伍分别走进市、区两级行政事业单位,宿迁市天天拍车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京东客服中心、宿豫区电商名城体育公园、三棵树小学等多个职业代表单位开展体质监测,实现了工人、农民、行政人员等的全覆盖。二是监测人群年龄结构全面覆盖。根据男女性别差异,按年龄段分为幼儿(3-6岁)、成年人(20-59岁)和老年人(60-79岁)三个人群进行抽样监测。在全人群监测后,按随机抽样原则抽取3200人进行全市市民体质分析,并形成报告,帮助市民更了解体质健康情况,同时助力政府相关惠民政策制定。三是监测人群居住区域全覆盖。安排监测队伍走进市区中港雅典城、万科、宿城区湖滨公园、金鹰国际等不同区域环境,现场监测城区市民在不同居住环境里所体现的身体素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统筹各县区、乡镇(含街道、社区)进行抽样监测,确保全市监测数据齐全、完备。四是监测人群身体素质全覆盖。制定监测动态标准方案,在监测前对受检人群的身体素质、生活起居、饮食习惯、运动爱好、家族疾病遗传等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差异化监测,同时现场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教学指导,为市民日常锻炼、体能提升、疲劳恢复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为其建立个人档案,做好后续跟踪服务。截至目前,已指导各县区完成省级体质监测抽样有效数据1万余份,并在统计分析后发现,我市市民普遍存在内脏脂肪面积过大、骨密度过低、血压偏高、体脂过高等一系列亚健康问题。

虽然,我们在为群众办实事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并初见成效,但是距离人民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为群众“想点子”“找路子”,用体育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用体育的发展让生活更美好。

为群众办实事,我们永远在路上,谢谢大家!

下面,请市妇联刘娟主席发布市妇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关情况。

市妇联“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提纲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妇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妇联坚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要求贯穿始终,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全市妇联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议,以机关带基层、以县处级干部带动全体党员,用好“三个课堂”、制定“三个清单”,聚力志愿服务、聚焦改革创新,以特色活动引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学习教育。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编排实施18项具体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着力解决妇女儿童“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让妇女群众增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下面,我就妇女发展、妇女维权、家庭教育、儿童关爱等涉及妇女儿童切身利益的热难点,简单介绍一下我会部分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情况:

一、聚焦“幸福感”,立足妇女高质量发展,实施“三大行动”。一是实施岗位建功巾帼行动。实施“百千万”慧创女能手三年培育计划,培育100名带货女能手、1000名创业女能手、10000名岗位女能手,发展妇女优势产业,支持“妇”字号企业和基地融入产业链供应链。举办全市巾帼创业创新大赛,命名第七届宿迁市“十佳巾帼创业之星”,开展巾帼示范基地、巾帼文明岗和建功标兵等女性创业就业典型选树活动,评选全市优秀巾帼家政服务企业和最美家政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举办宿迁市女企业家南北共建观摩交流活动,引导各行各业妇女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中勇担重任,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力量。二是实施家政提质扩容行动。推进家政服务进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服务中心建立家政服务社区工作站,对接需求、精准服务。推动家政领域产教融合,运用淮海技师学院、省级“好苏嫂”家政示范店等大力开展家政技能培训。市县(区)联动培训巾帼家政服务员3000人,行业联盟推动100家家政企业入驻宿迁市巾帼家政信用平台,政企联建巾帼家政进社区、建妇联试点20个,协会联系组织1000名选手参加技能大赛,实现5000名家政服务员创业就业。三是深化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实施“小候鸟”图书角项目,建成100个标准化“小候鸟”图书角,利用暑假集中开展红色主题阅读活动400场次,大手拉小手传承红色基因、涵养优良家风。实施建档立卡户妇儿救助项目,2021年以来,为女性“两癌”患者、病残儿童提供救助资金63万元。以“助力宿迁乡村振兴”为主题,加强孤困儿童关爱工作,开展“心手相牵 益起助童”520公益募捐活动,全市线上线下捐赠492515.95元,成效全省第一;争取省妇儿基金会圆梦助学资金72万元,启动2021年“音乐种子”助学行动,为全市600名小学、初中阶段的孤残困儿童,每人发放1200元助学金,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成立宿迁市手牵手关爱儿童志愿服务团,常态化联系爱心志愿者为全市孤困儿童提供精神关爱服务。

二、聚焦“获得感”,立足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好妈妈”公益课堂项目。为切实解决许多妈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教育方法不多、教育方式不当等问题,2021年,市妇联牵头组织实施“好妈妈公益课堂”项目,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实干创新,破解社区的家长学校“没家长听”,学校的家长学校“没专业老师教”的难题,探索建立“妇联教育联合、家庭学校联通、社会组织联动”的“好妈妈公益课堂”家教新模式。“好妈妈”公益课堂项目在中心城区确定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101个试点学校,建立专属师资库,通过购买服务依托社会组织根据家长需求拟定心理健康、卫生保健、习惯养成等不同主题的课程菜单,采取送课进校园的方式,推进每个学校利用家长会的契机,每学期举办2场,每学年举办4场“好妈妈公益课堂”。“好妈妈公益课堂”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标识、统一流程、统一存档,目前,该项目首轮完成授课102场次,现场服务家长5.5万人次,网络直播吸引20.8万家长线上收听收看,发放家庭教育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发放回收授课质量反馈问卷5万余份,年内将开展讲座400场,让更多家长、学生受益。

三、聚焦“安全感”,立足妇儿合法权益维护,实施和谐婚姻幸福家庭服务行动。一是开展民法典进家庭普法宣传专项行动。在《万家学法》电视栏目持续开展民法典解读,制作《民法典进家庭》宣传手册3000册,便于妇女群众学法、咨询、维权,开展“‘典’亮生活  与法同行”民法典宣传进社区、实施婚姻家庭服务联盟成员带项目进社区、组织幸福家庭沙龙县区行,在泗阳县、宿城区探索创建公益性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探索民法典进家庭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全年开展普法宣传100场,培训婚姻家事调解员100人,个性化调解婚姻家事纠纷300件,关爱服务困境妇女儿童1000人,发放慰问金230余万元。二是实施“三工”协同志愿关爱行动。以省市县妇联公益项目为主要载体,聚合“妇工+社工+义工”力量开展志愿关爱行动,实施“春蕾”计划、慈善助孤、“德爱助童”项目,改善弱势群体困境,帮助妇女增能提素。加快培育公益类、服务类、专业类女性社会组织,举办女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观摩会,提升队伍建设、项目实施、筹资发展、品牌推广能力。

下一步,我会将继续贯彻好“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政治要求,将“我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的全过程,在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中更好凝聚妇女群众,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群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功立业,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下面,请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骆敏主任发布市教育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关情况。

教育局“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介绍提纲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我代表市教育局,对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关心和支持宿迁教育事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坚持学以致用,聚焦改善民生,根据征集到的意见建议,排定了16个实事项目,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谋划推进“2大民生工程”“2大专项行动”。

一、实施学位供给提质增量工程。积极回应群众“有学上、上好学”诉求,进一步加大学校建设、教师招聘和优质资源引进力度,满足群众“学有优教”需求。加快学校建设。年内中心城区建成学校8所、完成序时建设任务学校9所,今年将新增学位1.18万个,17校全部建成投用后可提供学位3.83万个,让更多适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年内招聘在编教师1800名以上;实施教师发展“243”工程,培养名师名校长120人,优秀教干、学科组长、班主任、教师200人,青年教干、班主任、教师150人;大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培训,截至目前已完成1.33万人培训任务。加大优质资源引进力度。创办洋河如东中学,积极推进市第一高中与如东中学合作,引进专家管理团队和师资团队,领衔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区优质高中总量。

二、实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多优质教育的需求,聚焦城乡一体,着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中心城区基础教育高地。加大优质学校的培育力度,全力推进中心城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2019-2021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整体提升中心城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与监测为抓手,加强保留的173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乡村温馨校园”。放大集团化办学效应。加大“城区对乡村、优质对薄弱”的校际支持力度,推动城镇优质学校在共建、管理、师资、教科研等方面对乡村薄弱学校引领示范、协同提升,组建和运行联合教研体7个,引领带动区域教育整体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保障。

三、实施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行动。聚焦满足更多学生就读普通高中的现实需求,谋划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市计划建设高中5所,改扩建高中3所,盘活资源新举办高中2所。积极梳理各类师范高校宿迁籍学子,鼓励引导回家乡高中任教;综合利用社会招聘、备案制教师招聘等多种渠道,积极做大高中教师总量。支持和保障教研队伍建设,计划年底前各县配齐所有高考科目学科教研员。按照一所优质校带领一所薄弱校或新校的模式,强力推动县域内“1+1”发展联动和教育集团一体化运营。

四、实施贫困家庭学生帮困助学行动。持续打造“学前至高等、公办和民办、市内市外、就学就业”全方位助学体系,经过两轮信息比对,精准帮扶贫困家庭学生,目前已经发放2021年资助经费1.08亿元,惠及学生10.86万人次,预计春季学期发放助学金1.66亿元,资助贫困学生16.69万人次。同时,深入聚焦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入学就读情况,持续开展控辍保学“小切口”项目专项整治活动,确保无因贫辍学。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围绕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目标,坚持不懈抓好教育发展各项政策、责任、任务落实,用实际行动谱写宿迁教育发展壮丽篇章,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砥砺奋斗。

下面,请团市委邓平安副书记发布团市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关情况。

团市委“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提纲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团市委认真落实市委、团省委部署要求,结合青少年实际,广泛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领会党的创新理论、体认党的精神谱系、传承党的红色基因,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重点实施了三个项目。

一是实施“梦想改造+”关爱计划。该项目服务对象以全市6—16周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青少年为主体,服务内容可以概括为“1+3+6”。“1”,即为这些困境青少年在原有房屋基础上,设计改造一间15平方米左右“梦想小屋”,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改造主要包括“三面改造、六物到位”,即对顶面、地面、墙面进行施工改造,定制配备床、书桌、衣柜、书架、台灯、窗帘等必要的家具和生活学习用品;今年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认真开展入户排查,确定改造对象,精心组织实施,在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已经建成“梦想小屋”741间。在改造小屋同时,同步实施“3+6”关爱计划,主要包括心理课堂、爱心暑托班、实现微心愿、暖冬行动、悦读成长、爱的回应等项目,着力做好持续跟踪关爱,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难问题。

二是实施“12355”青少年心理关爱项目。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为有效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今年团市委在市青少年宫建设了“12355”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为全市青少年提供线上+线下心理辅导。线上,通过12355电话专线对全市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今年4月,“12355”热线已开通运行,团市委通过交汇点、宿迁手机台、速新闻、“青春宿迁”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全面宣传推广,扩大知晓率。截至目前,累计接听家长和青少年咨询电话共计189次,就咨询事项予以解答、记录和反馈,并预约现场咨询服务54次。线下,项目化、常态化开展青少年心理辅导。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团体辅导12次,3600余名青少年参与了辅导讲座;在市青少年宫单独建设200平米的辅导中心,包括心理咨询室、沙盘辅导室、心理减压室、团辅活动室等功能单元,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力量,线下为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服务,同时为不良行为青少年、涉案青少年、未成年受害人等群体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和行为干预以及个案帮扶。

三是实施“爱心暑托班”项目。“爱心暑托班”是由团市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联合开展的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在暑期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个月左右的暑期看护服务,内容包括课业辅导、法治宣传、安全自护、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阅读赏析、远程亲情互动以及科学普及、素质拓展、益智游戏等组成。今年的爱心暑托班项目已于5月份启动,市级计划投入专项资金110万元,依据留守儿童分布情况,开设40个办班点,覆盖市区24个乡镇街道,目前项目已进入招标环节,预计服务留守、困境儿童1000余人。

下一步,团市委将继续贯彻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工作要求,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青少年办实事”的具体实践,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媒体记者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

问:现在,市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你们除了主动进社区开展为民办实事这一形式之外,群众如何主动联系,享受这项惠民服务?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市体育局一直很重视市民的体质健康,开展了一系列的健身指导活动来服务市民,目前,我们组建的体质监测队伍是按照计划,主动到各个地方开展活动的,市民可以关注“宿体测”微信公众号,关注体质监测信息现场加入监测,或拨打0527-81881500进行电话预约,根据相关政策要求,体质监测服务对个人或团体都是免费开展的。

问:巾帼志愿服务作为为民服务的实事举措,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市妇联近期有什么安排,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答: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提升巾帼志愿服务,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要求贯穿始终,七一前夕,我们将牵头启动“学习强国”进家庭西楚巾帼志愿阳光行动和“我带家人学‘四史’”活动。今年,我们将“学习强国”进家庭西楚巾帼志愿阳光行动申报列入全省妇女儿童公益社工服务项目,年内组建20支“学习强国进家庭”西楚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建立20个学习强国导师团队,培养60名学习强国推广大使,举办“学习强国”赋能女性和家庭专题培训班,开展300期线上小组学习活动,覆盖服务不少于10000人。“学习强国进家庭”西楚巾帼志愿服务行动以发现、培育妇女思想政治引领的民间力量,提升女性与家庭学习素养为目标,由宿迁市广场健身舞运动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接,通过广场舞群体和阵地,扩大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者培训、培育志愿者骨干、壮大志愿者力量、开展志愿者服务,引导广大妇女及家庭成员学好、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载体学习党史知识,带动家人学“四史”,引导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我带家人学“四史”活动,突出发挥家庭和家风在“四史”学习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将面向全市家庭发布倡议书,编制赠送《红色丰碑:百年党史里的她故事》作品集;开展家校携手红色主题阅读,举办“四史”主题阅读沙龙,邀请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参加主题分享活动;开展“我家的党员故事”微宣讲、组织寻访身边的“四史”印记,把“四史”学习融入家庭教育,通过巾帼志愿服务,为妇女和家庭赋能,以好家风带党风、促政风、正民风,赓续精神血脉,让“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宿迁大地蔚然成风!

问: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关注空前高涨,请问教育部门是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学有优教”的需求的?

答:近年来,宿迁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建设这一主线,聚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公平发展,实现了从数量扩张到内涵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持续加大教育投入,2018年以来,启动实施学校建设攻坚计划,总投资约120亿元,规划建设学校83所,可提供学位13.7万个。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投资约77.7亿元,建成学校63所,提供学位9万余个,其余学校将于2022年如期建成。超前储备优秀教师,多渠道增加教师供给,补充各类教师5000余人,今年计划招聘在编教师1800名以上,目前正按程序推进招聘工作。不断积聚优质资源。深入开展合作办学通过政府联手搭台,与南通、苏州等地合作,先后创办了沭阳如东高级中学、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等优质学校13所;先后引进各类合作办学项目96个,实现各县区各学段全覆盖,形成了南师附中宿迁分校等一批优质学校;同时引进以李庾南、周桂官等为首的一批优秀支教团队,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大力推树一批优质教育新标杆,推动宿迁教育竞相发展、各类教育协同发展,有效带动了宿迁教育整体提升。不断提升教育内涵。全面深化区域集团化办学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公平发展。目前已形成“高中+初中+小学”“名校+弱校”“优质+特质”等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集团化办学的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不断缩小校际差距,提升基础教育办学内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另外,对新建学校通过优质学校领办新建校等合作模式,让优质学校与新建学校有机融合,促进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共享,让新建学校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学生认可、家长支持。

问:“梦想小屋”建设情况怎么样?下一步,这项工作还有哪些计划安排?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答:“梦想小屋”建设是今年团市委重点实施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项目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快速推进项目建设。首先是精准摸排改造对象,各级团干部、志愿者会同村居干部开展两轮入户调查,逐户确认关爱对象家庭居住环境、改造意愿和改造需求。实行本人申请、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四级申报流程,改造前进行为期一周公示,严格把准入口关,确保最困难的孩子最先得到帮助。其次是规范建设流程。制定《宿迁市“梦想改造+”关爱计划实施指导手册》和《“梦想小屋”建设执行标准》,重点对建设内容标准、决策流程、操作规范、审核验收等事项进行规范。第三是加强检查验收。小屋建成后,要进行相关室内环境指标检测,确保达到国省标准。团市委还组织县区、乡镇团委开展“互检互学”活动,相互检查、相互学习、相互提醒,保障小屋建设质量。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小屋”741间。

下一步,全市各级团组织在集中交付“梦想小屋”的同时,将持续对“事实孤儿”等困境青少年进行关心关爱,落实“‘一对一’结对、月集中走访、季集中关爱”工作机制,组织各级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青年社会组织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结对联系这些孩子,常态化了解学习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开展亲情陪伴、心理疏导、课外实践等服务,确保关爱服务一帮到底,实现从“焕新小屋”“焕新生活”到“焕新精神”的转变,在他们成长道路上筑起爱的港湾,为他们插上筑梦高飞的翅膀。

好,由于时间关系,本次发布会就进行到这里,记者们有感兴趣的问题,会后可与相关部门联系进行采访,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参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最新信息